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菌,占空气中真菌的12%左右,它以土壤或空气为媒介, 可引起食物、谷物、豆类和果蔬的霉腐变质,该霉菌在原料贮藏期间几乎不会死亡。因其对干燥抗性强, 故常在一些干燥食品中被分离出来,糖类和壳类处理工厂常被此类霉菌污染,而烘焙产品中也常因原料,如糖、花生、油、大米、大豆、绿豆等原料带入曲霉菌污染。
曲霉显微镜下表现:
曲霉菌丝有隔膜,直径3-6um;分支呈锐角45°;菌丝两侧平行。
肉眼可以通过菌落生长速度,表面质地、颜色、形态和气味等鉴别,其中颜色是曲霉菌分类的依据之一 。
(1)烟曲霉
菌落开始为白色,2-3天后转为蓝绿色,但边缘仍为白色,数日后变为深绿色、烟绿色。初为绒状或絮状,随着时间推移变为粉末状,边缘部分也出现颜色,背面无色或带点褐色。
(2)黄曲霉
它是温暖地区常见曲霉菌,在20-30℃最易产生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菌落正面色泽也随其生长由白色变为黄色及黄绿色,呈半绒毛状。孢子成熟后颜色变为褐色。表面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
(3)黑曲霉
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常有鲜黄色区域,厚绒状,继而黑色,背面无色或中央部分略带褐色,且能引起曲霉菌病,还能产生黑曲霉毒素。
(4)土曲霉
土曲霉菌落淡褐色或褐色或土黄色,比较小,呈圆形。
(5)杂色曲霉菌
形紧密,呈绒毛状、羊毛状或两者兼有,颜色变化范围相当广泛,在不同菌株的菌落上,有时局部会出现淡绿、灰绿、浅黄或粉红等颜色,而菌落背面则近乎无色、黄橙色或玫瑰色;有的菌落上会形成无色至紫红色的液滴。
(6)构巢曲霉菌
菌落圆形,暗绿色,中央呈粉末状,边缘绒毛状,当产生大量闭囊壳时呈黄褐色,背面紫红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