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体 担子果具中生柄,通常单生,有时多个群生,新鲜时肉质,干后碎质;盖幼时钟形或卵圆形,成熟后斗笠形至平展,直径可达6 cm ,中部厚可达6 mm;菌盖面底色为白色或淡粉红色,覆盖有紫褐色鳞片,中部鳞片多而色深,无环带;边缘锐干后不内卷;菌褶密,不等长,离生,脆质,易碎,表面新鲜时粉红色、紫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菌肉新鲜时白色,干后纸质;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略膨大肉质,密被鳞片,污白色或淡紫褐色,中上部具一白色菌环,长可达7 cm ,直径可8 mm;菌环单层,薄,膜质,容易脱落。 |
生长环境 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
生长季节及采集方式 甜蘑菇从春季到秋季均出现,其子实体易腐烂,最好在成度适中时就采摘,并去除菌柄基部杂物,晒干或烘干备用。
中国分布 广东、河北、江苏、山东、西藏、香港、云南。
应用价值 可食用。甜蘑菇具有抗癌、助消化等功效(袁明生,孙佩琼,2007)。
资料摘自:
戴玉成,图力古尔,崔宝凯,等. 中国药用真菌图志.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 菌物学报,2010,29(1):1~21
卯晓岚主编. 中国大型真菌.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