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名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二、分类地位
Acinetobacter johnsonii属于奈瑟氏科(Neisseriaceae)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属由Brisou与 Prevot所提出,目前已命名的有六个种。
三、 自然栖息地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及污水中,也可以在许多食物上分离出来,包括乳制品及生肉,特别是家禽类的肉。在人体上则属于皮肤的正常菌丛,经常生长在相对潮湿的地方,例如腋下或鼠蹊部。有时也可自黏液中分离出来。
四、大小型态
A. johnsonii外观一般为较短、较圆的杆菌,常成对或长短不一链状排列,在stationary phase时会更为接近圆形,大小约为1~1.5*1.5~2.5μm(附图一)。不产生内胞子,缺少鞭毛因此没有运动性。菌落通常为无色,大小约为1~2mm(附图二)。
五、适合环境
可生活于20~30℃,一般培养于33℃,而临床上分离出的菌株则通常于37℃生长。适合酸碱度为pH5.5~6.0,微嗜酸菌。为好氧菌,因此必须生长于有氧的环境。
六、培养特性
通常没有特殊的营养需求,可使用trypticase soy agar及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进行培养。若是要进行鉴别,可使用MacConkey agar或是EMB agar,Acinetobacter之菌落于其上呈无色,而要针对临床检体中的Acinetobacter进行选择性培养时则使用Holton’s selective medium。
七、 生化特性
大部份不以glucose做为碳源,但可代谢许多化合物如:alphatic alcohol, decarboxylic acid, fatty acid及部份amino acid外,甚至包括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如:bezonate, mandelate, n-hexadecane, cyclohexanol及2,3-butanediol。另外所有的Acinetobacter皆拥有oxidase negative及catalase positive的特性。
八、致病性及应用
为伺机性细菌,通常不会造成疾病;但是当宿主带有其他疾病,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剂造成免疫力低落时便可能会引发肺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通常是发生于院内感染。且其通常带有对多重抗生素的抗药性,因此一旦感染后相当难以治疗。
而其广泛的代谢范围则可以应用在许多关于环境污染或是工业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法的研究。
九、参考文献
1. Barac, T., et al. (2004)Engineered endophytic bacteria improve phytoremediation of water-soluble, 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 Nature Biotechnology. 22, 583-588.
2. A. Balows, H.G. Truper, M. Dworkin, W. Harder, K.H. Schleifer, 1986, The Prokaryotes 2nd edition, Vol.4, p3137-314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