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2022-06-22 08:07:01       zhimahu

一、菌名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二、分类地位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属于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Azo- n. fixing nitrogen ; - spirillum n. a small spiral.

  种名为 brasilense 为一形容词,因为在巴西发现此株菌,故以Brasilense为种名;全名为巴西固氮螺旋菌。

 


三、 自然栖息地

   此株菌为一联合固氮微生物,会与植物的根共生并且行固氮作用,但是并不会形成根瘤的组织,其共生于根细胞的细胞间隙,并不会破坏根细胞;此种微生物与其共生的植物有:谷类(cereal)、禾本科植物(grass)和块茎作物(tuber crops);此微生物也可以自由的生长在土壤中并不需与植物共生。



四、大小型态

   肥胖、微弯的直杆状,其直径约为1μm,长度约为2.1-3.8μm,通常尾端成尖状;此微生物的形态会因所属的环境或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pleomorphic forms),同常是在碱性环境(alkaline cultures)、或是氧气过多的情况下(under conditions of excess oxygen )才会发生;而其移动性(motile):在液体培养基中此微生物是以单一的极性鞭毛(a single polar flagellum)运动;而在30℃的固体培养基中是以多而短的侧边鞭毛(numberous lateral flagella )以波动的形式运动。

此微生物的DNA中G+C的mol%为70-71。

 


五、适合环境

  此微生物为好氧(aerobic)或微好氧(microaerobic)菌,最适生长温度:35-37℃,若生长的环境中含有氮盐(an ammonium salt)则可以生长的很好,pH 7.0 左右。



六、培养特性

  MPSS broth 培养基:Gram-negative。培养基上A. brasilense会长成肥胖、微弯的杆状,直径大约为1μm左右;在MPSS broth 培养基中会添加有机酸 (organic acid),因为A. brasilense在有机酸的环境中可以生长的很好,故添加有机酸以促进A. brasilense的生长;而此种有机酸有:malate、琥珀酸 (succinate)、乳酸 (lactate) 或丙酮酸 (pyruvate)。在培养48-72 hours (older cultures) 会形成encapsulated forms 在革兰氏染色的脱色步骤中会抵抗脱色剂而使结晶紫的颜色留下变成Gram-variability (showing resistance to Gram-decolorization)


  A semisolid nitrogen-free malate (Nfb) medium:在此培养基上A. brasilense被培养48h以上会形成似弧菌的形式(vibrioid form),此培养基中含有ammonium salts可供A. brasilense生长良好。在氧气缺少的情况下nitrate会行异化反应形成nitrite或nitrous oxide 和nitrogen gas。可以fructose和certain other sugars 来当A. brasilense的碳源,但无法利用disaccharides。


八、致病性及应用

    微生物肥料Microbial fertilizer: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生产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其有优点有:

  (A) 增进土壤肥力

  (B) 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C) 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

  (D) 肥效高


  此种联合固氮微生物于70年代被发现,共生于禾本科植物的根际、根表或皮层细胞间,但不形成根瘤这样的共生结构,这种固氮作用称为联合固氮作用。联合固氮作用的效率与共生固氮作用相比较低,据报导,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的根际联合固氮菌菌剂可增产10%。


  巴西固氮螺菌由水稻和烟草根部向茎、叶的迁移运动实验 :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绿色萤光蛋白质基因标记固氮螺菌,除了根内部有发萤光的螺菌定殖外,螺菌还分布在茎、叶的表皮细胞,皮层细胞和维管系统组织的细胞和细胞间隙。研究巴西固氮螺菌在宿主植物体内的迁移运动的机制、与植物细胞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奠定了生态学和细胞形态学的基础。


      Flagella: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ATCC 29145 cultured on MPSS agar at 30C for 24 H.   X15000.



九、参考文献


1. Bergey, D. H., Krieg, Noel R., Holt, John G.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p94-103.

2. 迟峰 沈世华 陈三凤 荆玉祥 ; Migration of Azospirillum brasilense Yu62 from Root to Stem and Leaves Inside Rice and Tobacco Plants ;2005.

3. http://www.chineseplantscience.com/article_read.asp?id=12506

4. http://www.qderzhong.net/homepage/shengwu/article/chapter44.htm

5. 图:http://web.umr.edu/~microbio/BIO221_1999/A_brasilense.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