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苏力杆菌)
二、分类地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属于Bacillaceae科之Bacillus属,西元1915年由科学家Berliner在面粉蛾幼虫的肠道内分离出来并命名之,属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
三、自然栖息地
为自然界中存在于土壤里的微生物,世界各地皆有其踪迹,举凡大草原、农业用地、都市地区、森林、北极冻土、西伯利亚,分布极广。
四、大小型态
1. 大小:长约3-5μm、 宽约1.0-1.2μm
2. 型态:大部分为杆状,具运动性,内孢子呈菱形、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常位于细胞中间。
五、适合环境
Bacillus thuringiensis适合在pH值较高的环境下生长,鳞翅目(Lipidoptera)幼虫的肠道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肠道的高pH值,不仅对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结晶蛋白之溶解、消化很重要,且对毒性的表现也影响颇大。
六、培养特性
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实验室中大都培养在nutrient broth里,温度在10°C~40°C之间都会生长,盐分2%~7%、pH值在6.5~7.5之间为适合的培养条件,会利用培养基上的葡萄糖进行生理反应,代谢产生酸但不会产生气体。
七、应用性
传统农药的使用已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并产生抗药性之问题,以致某些害虫发生猖獗,造成很大的防治困难及损失。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结晶蛋白具有专一性,对特定的昆虫具有毒效,且毒力大小依昆虫的种类有所强弱,但对人类、鸟类、害虫的天敌、蜜蜂等均无害,科学家应用这些特性来制造天然杀虫剂,对于杀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十分有效,但随着生物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今的科学家已分离定序出许多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杀虫基因, 并研制成重组基因产品,或是将杀虫基因直接注入植物体内而免去喷洒杀虫剂的动作等等。
真正活化Bacillus thuringiensis内孢子的是肠液的碱性环境,而非蛋白脢,肠道的高pH值,不仅对苏力菌结晶的溶解、消化很重要,且对毒性表现相当重要。
八、参考文献
1. David Bergey.(1984).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13:1104-1135.
2. P.F. Entwistle, J.S. Cory, M.J. Bailey, S. Higgs.(1993).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 Environmental Biopesticide:Theory and Practice, 173, 205-206。
3. http://helios.bto.ed.ac.uk/bto/microbes/bt.htm
4. http://www.nysaes.cornell.edu/ent/biocontrol/pathogens/bacteria.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