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名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二、分类地位
Clostridium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为endospore-forming 的Gram-postive杆菌。
三、自然栖息地
通常存在于土壤、水或活的有机体内。在人体中主要存活在口腔、腋下尤其是肠道中。
四、大小型态
细胞大小通常为0.6~2.4*1.5~19 μm,细胞在PYG broth中为gram-positive,无鞭毛,无运动性,呈直杆状,但终端钝,通常单独或成对存在.这类物种会产生可溶解的物质,形成不同的毒素,对在试管内或活的有机体内的物质会造成影响。根据主要产生的致命毒素可分为5类(A、B、C、D、E)
五、培养特性
1974年,Nakamura 和 Nishida 先经过加热处理后发酵糖类能力与形成孢子能力的关系. 1977 Sacks 和 Thompson 发现加入不同的 methylxanthines到培养基中,会使孢子的产量显著增加.对热具抗性的孢子,通常须先经过热的活化才能生长,对热敏感的则相反.对热具抗性的孢子对于容易使它们致命的gamma radiation 也较具抗性,它们的细胞壁含有LL-DAP,细胞壁上的糖类为glucose , galactose(半乳糖), rhamnose(鼠李糖),(不同菌株的细胞壁并不会同时拥有这三种糖类),3/4的种类会具有由polysaccharides组成的capsule,(不同菌株的组成份也会不同)。在sheep blood agar 上的菌落直径为2~5mm,圆形,呈灰色或灰黄色,表面有半透明环,即使在相同培养基中也会有不同的菌落型态(矮,有叶状边缘,或是平的菌落,有不规则的表面且丝状边缘),且具溶血性,hemolysis的种类及程度是根据血球种类及 C. perfringens 的型态而定,有3种类型,分别为 alpha、delta、 theta。在rabbits、 sheeps 、 cows、 horses or human blood , 大部分的菌株会产生狭窄的narrow zone of complete hemolysis→theta toxin,和 a surrounding zone of incomplete hemolysis→alpha toxin,一些typeB和C的菌株会产生很广的zone→delta toxin.在agar中,菌落通常为双凸透镜状,在PYG broth中培养,成混浊或偶尔有黏稠状沉淀物,一周后pH为4.8~5.6。
六、适合培养环境
Type A、 D、 E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45℃, type B、 C在37℃与45℃时生长较好,大部份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50℃,及少数的菌株可在6℃的环境生长,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为嗜低温菌。发酵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其生长,且不会被20%的bile(胆汁)抑制,通常在pH5.5~8.0之间,在NaCl=2%的时候,并不会抑制其生长,但浓度达6.5%时,则会明显的抑制。
七、生化特性
1. 高压的氧(100% at 3 atm)为此菌种的杀菌剂,但部分加入全血的菌则有保护作用,推测是因为酵素(enzyme)藉由过氧化氢?(catalase)破坏 hydrogen peroxide而造成。
2. 在PYG broth 中培养可产生丰富气体。
3. 虽然95%的菌株会发酵蔗糖(sucrose),产生lecithinase(卵磷脂?),但是少部分的菌株对此为负反应。
4. Kramer & schallehn (1974) 发现大部分的菌株对 enterococci 所产生的细菌素(bacteriocins)敏感。
5.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也会产bacteriocins 可对抗其他的C.perfringens 。一个菌株产生的 bacteriocins (细菌素)为单链的polypeptide 分子量为82,000。 Bacteriocins作用的机制会抑制大分子(DNA、RNA 、 proteins)的合成。 Bacteriocins的产生和对抗其他菌株所产生的bacteriocin被认为和plasmid有关。
八、应用性
1. 会使猪只感染芽孢梭菌症,病原菌为c型产气荚膜芽孢梭菌,本菌对一周龄以下仔猪造成高死亡率之坏死性肠胃炎,主要症状为下痢,病理学上常见坏死及细菌侵入肠组织,死后解剖可见小肠有严重出血及溃疡等特殊病灶。
2. 另一种A型产气荚膜芽孢梭菌,所产生的肠毒素会造成猪只分泌性下痢,用抗生素治疗A型效果比C型效果好。
3. Alpha toxin藉由溶解细胞膜造成致命的影响,动物或人类有外伤或流产时会使肌肉有肌肉骨疽造成肌肉坏死,也会造成血管内部的红血球溶解,其他在动物身上的疾病被认为是A型的菌株所引起的,A型菌株也会产内毒素造成食物腐败而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现象。因为其会溶解细胞膜所以会造成人类死亡。
4. Beta toxin是由B型C型的菌株所产生的,有trypsin-sensitive(胰蛋白敏感性)为单链的polypeptide,分子量约为30,000。利用毛细管的透率来使毒素产生影响。此毒素的产生被认为可能是用质体(plasmid)来传达。所产生的疾病包含胃肠方面的疾病,若吃了受感染的猪只马上会对人类造成坏死性肠炎。
5. Epsilon toxin 由B型D型菌株所产生,它是一种nontoxin prototoxin,它可藉由proteolytic enzyme转变成heat-labile toxin,使之具有毒性。其可让血管通透性增加,最后导致组织的坏死,会对脑部造成严重影响、脑组织有坏疽、大脑水肿而造成死亡。
6. Iota toxin 只有E型会产生,为一种原始毒素,通常会被有机体的蛋白质水解酵素(proteolytic enzymes)所活化。此毒素会显著的增加血管通透性,在皮肤内产生坏疽,在静脉充血时会致命,若在兔子体内则造成结肠炎。只有type A及C发生食物中毒;type A为人体发生坏疽之典型菌种;而type E则与动物之肠内毒血症有关。 type A 的食物中毒较tpye C普遍,且症状较温和。一般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孢时,伴随毒素的合成,尤其在培养基中,唯有形成孢子时才可能合成大量毒素,而不产孢之营养细胞只能产生少量的肠毒素。肠毒素作用使液体堆积于细胞腔(cell lumen)中,过多液体堆积而致下痢。
九、参考文献
1. Noel R.Kring,J.G.Holt,1984,The Mycoplasmas,Bergr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2 p1179-1182
2. www.ag007.com.tw/cgi-bin/magazine/article.pl?category=z&sn=33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