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2022-08-19 07:48:26       zhimahu

一、菌名


        Clostridium sporogenes

        中文名:梭状芽孢杆菌


二、分类地位


i. 命名由来: 原名Metchnikovillus sporogenes是为了纪念二十世纪初的一位俄国免疫学家Metchnikoff Elie。 Spore是表示孢子,genes是表示产生的意思。


ii. 分类沿革:Clostridium sporogenes


Order Clostridiales 梭菌目

Family Clostridiaceae 梭菌科

Genus Clostridium 梭状芽孢杆菌属


梭状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杆菌 ,分类上与常见的Clostridium botulinum以及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病菌亲缘关系非常的相近。



三、自然栖息地


        C. sporogenes分布十分的广,主要是生活在无氧的环境内。可以在Marine and fresh lake sediment中分离出来,或是从Preserved meat and dairy product、Snake venom、Feces of sheep and dog、Human infant and adult feces、Infection domestic animal中找到。


四、大小型态


      孢子为椭圆形,产胞作用可以在大部分的培养基中发生,经过产孢作用后,vegetative material会被free spore迅速地分解掉。在肉泥里会被nitrites和nisin抑制其生长。


       细胞在PYG(peptone-yeast extract-glucose) broth里长成宽约0.3-1.4μm、高1.3-16.0μm单独生长的短杆长直细胞,细菌具周鞭毛且有移动性。产生的芽孢为卵圆形位于菌体末端使得端部的地方有澎大的现象。


五、适合生长环境


       C. sporogenes的生长温度范围25℃~40℃,最适合生长在温度30-40℃的无氧环境中,可以在将近100%CO2的环境中可以生长的很好,可以生长在6.5% NaCl及20% bile或pH8.5的高盐、碱环境里。


六、培养特性


       C. sporogenes 必须在无氧下培养,在芽孢的生成后往往对环境有较高的耐受能力。亚硝酸盐与Nisin 可以抑制芽孢的萌发。


       在Blood Agar plant 上的C. sporogenes 长成一个直径大约2-6mm的菌落,周围为不规则的粗糙边缘,通常为β型溶血,固着在agar plate上。 moist agar上的菌落,比较大,较平,灰色,且较少固着性。


七、致病性及应用


       引起食物腐败;C. sporogenes 与C. botulinum 可使食物腐败,其特性可作为食品工业加工食品进行灭菌时的指标菌,因肉毒杆菌较毒,通常以C. sporogenes取代。接种指标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CRC 100943使食品菌数到10CFU/g后包装于高阻隔塑胶容器内,以121℃之温度杀菌处理,使杀菌值达到3.3、4.2、5.3之三种杀菌值,在37℃下保温试验14天,结果没有杀菌不足膨胀之现象。进一步评估商业杀菌,把保温过的正常样品,接种于modi fied PE2及typtone borth培养基,以35℃培养14天,所有试验样品均为阴性。由此可证实,杀菌值高于3.3即能达到商业杀菌之目的。


         C. sporogenes一般对人类没有致病性,脑灰质软化病〈cerebrocortical necrosis〉:可发生在牛、绵羊及山羊,由于thiamine(vitamin B1)的缺乏。脑灰质软化病可发生在牛、绵羊及山羊,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俗称草料中毒(forage poisoning)与失明晕倒症 (blind staggers),其病因首先要怀疑的是thiamine(vitamin B1)的缺乏。 Thiamine是体内葡萄糖氧化代谢反应重要的辅脢因子,因此缺乏thiamine时会使体内无法代谢葡萄糖,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脑部的神经元因无法利用葡萄糖而坏死。 Thiamine是由瘤胃的微生物所产生,而造成thiamine缺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喂饲精料干扰瘤胃的微生物制造thiamine或是吃到含有thiaminase的植物(如 bracken fern)或会制造thiaminase的微生物(Clostridium sporogenes and Bacillus thiaminolyticus)大量繁殖所引起的。 Thiamine缺乏的临床症状为视觉障碍、失明、步伐不稳、肌肉震颤,以及耳朵、眼皮与脸部肌肉的扭动。严重时可见有痉挛与后弓反张,死亡率达50~90%。由于本病例在运输途中死亡,许多临床观察未能进行。


        Thiamine缺乏的诊断除了由病理检查以呈现脑灰质软化病变外,临床上在发现疑似 临床症状时,可做治疗诊断即立刻注射thiamine(6.6~11mg/kg,IV or IM or SQ),假如在一至二小时内可改善症状时,即可确定与thiamine缺乏有关。另外也可检测脑和肝脏中thiamine的含量,看是否低于正常值,可辅助诊断。脑灰质软化病变除了在thiamine缺乏时可发现外,铅中毒、食盐中毒及缺氧时均可见到相似之组织变化,在本病例中由于缺乏可追踪之疫情资料,因此我们并无法确定其病因。但在铅中毒病历中,常在病变区可见嗜酸性之核内包含体。在食盐中毒病历中,除脑软化病变外,亦常见特征性嗜酸性球血管炎。因而本病例被怀疑与thiamine缺乏有关。


       扮演先驱感染动物或人类的角色


        鸭球虫与芽胞梭菌混合感染症:禽类球虫症与坏死性肠炎及溃疡性肠炎有着密切关系,坏死性肠炎或溃疡性肠炎常同时并发或继发于球虫症后。人工感染试验发现,禽类单独感染球虫或单独感染梭菌之病变及致死率皆较同时感染两种病原轻微。而常与禽类坏死性肠炎有关之梭菌为 Clostridium perfringen type A及 type C,其次为 Clostridium sordellii、 Clostridium sporogenes等。梭菌引起之禽类坏死性肠炎除了常与球虫混合感染外,亦与年龄有关,愈年幼愈其感受性,致死率愈高; 而饲料中若含高量鱼粉或小麦,经动物消化发酵后会导致肠内微生物菌丛改变,因而使梭菌大量增殖产生毒素而引发坏死性肠炎。


八、参考资料


1. Sneath, P. H. A., N. S. Mair, M. E. Sharpe and J. G. Holt. (1986) Regular, Nonsporing Gram- Positive Rods. Bergey’s manual of se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ume 2. P.1150,P1191~1192


2. Starr, M. P., H. Stolp, H. G. Truper, A. Balows and H. G. Schlegel. (1981) The genus Lactobacillus. The Prokaryotes, volume 2. p.1142~1143


3. 农委会家畜试验所http://www.nvri.gov.tw/veter-info/vp/87/86-90.htm


4. 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CMD=Search&DB=pubmed


5. 食品工业研究所http://www.ftd.firdi.org.tw/technology-detail.asp?fileid=A-02-00002&item=技术移转项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