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收藏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关键词查询
模糊查询
查询
关键词查询
模糊查询
热门搜索: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红菇
香菇
切换旧版
首页
产品
菌株
TST菌株
进口菌株
定量菌株
传代菌株
藻类
质粒载体
病毒相关质粒
真核质粒
CRISPR基因编辑
原核质粒
其他质粒
试剂
基因工程产品
免疫细胞
核酸及其衍生物
其他试剂
培养基
技术
重组表达菌株构建
细菌基因编辑技术服务
荧光标记菌株
菌株鉴定
质粒、载体构建
慢病毒包装
特定菌株分离培养
新闻
公司新闻
业界新闻
生物科普
科技文章
交流
交流区
留言板
交流区C
交流区D
我们
公司简介
订购流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TESTOBIO.COM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菌株
TST菌株
进口菌株
定量菌株
传代菌株
噬菌体
质粒载体
病毒相关质粒
真核质粒
CRISPR基因编辑
原核质粒
其他质粒
试剂
基因工程产品
免疫细胞
核酸及其衍生物
其他试剂
培养基
病毒
慢病毒
病毒标准物质
灭活病毒
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
动植物扩增试剂盒
ELISA检测试剂盒
抗体
抗体
蛋白
2
3
4
技术服务
TECH CUST
重组表达菌株构建
菌株基因编辑
荧光标记菌株
菌株鉴定
质粒、载体构建
慢病毒包装
特定菌株分离培养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公司新闻
业界新闻
生物科普
科技文章
交流区
EXCHANGE AREA
交流区
留言板
交流区C
交流区D
关于我们
ABOUT US
公司简介
订购流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交流区
影响细菌生长的原因有哪些?
2022-08-11 09:16:19
科研民工
细菌为什么不生长?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1.有无用过抗生素?有些菌株微生物标本采样前如果宿主用过抗菌药物,极有可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甚至不生长,出现涂片报告阳性结果,而培养阴性的情况。所以尽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先采集微生物标本,如果已使用抗菌药物则根据临床需要酌情停药后或下次用药前采集标本。2.菌株采集部位是否恰当?有些采集于人体部位的菌株,由于眼部标本感染灶小,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难度大,采样不当容易污染培养基,加上患者配合度差的话,有可能影响涂片和培养的效果。因此采样人员的操作熟练度很重要。采样时优先保证培养的需求,因为培养的敏感性要高于涂片检查。3.培养基配置是否适当?不...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2 02:34:04
Microorganisms and climate change in marine and terrestrial biomes.
2022-08-11 08:52:23
wshphd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1 09:01:55
A.oryzae var. brunneus Murakami
2022-08-11 07:27:26
wshphd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1 07:27:34
洋葱伯克菌有什么特性?与属内其他菌种怎样鉴别?
2022-08-11 06:51:41
丑的别致
氧化酶弱阳性,且容易消失。触酶反应延迟也是一个鉴别特点。产生黄色色素,也可见褐色、红色、深红色色素,一个菌株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色素。色素常扩散到培养基中。赖氨酸阳性(为非发酵菌中仅有的两种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的菌之一,另一种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与属内其他伯克菌的鉴别见表:伯克菌属内种间鉴别注:+,90%或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V,11%~89%菌株阳性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1 07:27:34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优劣比较
2022-08-11 03:32:42
huishouzhan
1样品前处理相对于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及重复使用的均质乳钵器和搅拌刀头,目前市场上出现品类丰富的一次性均质袋、与样品隔离的拍打式均质系统及自动化重量梯度稀释仪,不仅实现了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及批量化,而且免除了样品间的交叉污染。2增菌培养及分离不论传统方法或现代检测技术,受检测灵敏 度的限制,食品样本经前处理后多需经过增菌培养、选择性分离后方可用于后续检测分析。传统微生物检测中上述两个步骤耗时长达24-96h,为整个检测流程中的关键限速步骤。因此,建立高效增菌策略以及靶标高度特异性微生物浓缩、分离系统已成为实现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核心。2.1 增菌条件优化 为了...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1 07:27:33
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2022-08-11 03:30:05
huishouzhan
--肠道微生物最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及在炎症性肠炎(IBD)等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双胞胎中该疾病的发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遗传-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该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人体基因组的信息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构成,进而发现在肠炎发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慢性的变化。此前的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中的一类叫做"脆弱类拟杆菌(B.A)"的共生菌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正面的调控作用。在小鼠试验中,该细菌能够将LPS通过"OMV"的分泌小泡传递到宿主的肠道...
评论 (0)
| 最后修改于 2022-08-11 07:27:33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我要发帖
查找帖子( 995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