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联系电话: 0574-87917803

变形杆菌在表面湿润的琼脂平板上呈同心环均匀扩展的薄膜状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迁徙现象是这样形成的:变形杆菌经35℃孵育4小时左右,细菌自点种部位开始向四周扩展,细菌不断生长繁殖,继而形成薄膜,鞭毛数量增加,持续约2小时左右,继而细胞分裂、团聚,停止移动,形成环状。如此周而复始,在一个平板上可形成2~3个同心环。也有部分菌株呈扩散生长,形成薄膜;个别菌株既不集群,也不扩散生长,形成独立菌落。 

2022-05-18 08:55:16       huishouzhan

变形杆菌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不发酵乳糖,菌落呈无色,在SS琼脂上产硫化氢,菌落中心呈黑色。根据氧化酶阴性,脲酶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KIA:斜面产碱,底层产酸产气,H2S +,可初步鉴定为变形杆菌属。

2022-05-18 08:53:58       huishouzhan

变形杆菌属(Proteus)包括: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产黏变形杆菌(P.myxofaciens)、潘氏变形杆菌(P.permeri)、豪氏变形杆菌(Proteus hauseri)。其中普通变形杆菌又分为生物2群(biogroup 2)和生物3群(biogroup 3)。


侧耳、血红密孔菌、球毛壳、白腐菌等

2022-05-18 02:11:14       huishouzhan

具有兰氏A、C、G群抗原的β溶血性链球菌可分为两大组:大菌落组(直径大于0.5mm)和小菌落组(直径小于0.5mm)。形成大菌落的A群(化脓链球菌)、C群、G群化脓性链球菌,具有多种有效的毒力机制。形成小菌落的具有A、C、G群抗原的β溶血性链球菌,在遗传上与化脓性菌株不同,属于咽峡炎或米氏链球菌群(包括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 


大多猪链球菌在马血琼脂平板上可表现为β溶血,但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均为α溶血,这些细菌与具有兰氏R、S、T抗原及多种荚膜抗原的细菌存在血清学的异质性,该菌对杆菌肽具有抗性,CAMP阳性,但PYR亦阳性可与B群链球菌相鉴别。